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争执与毁誉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人言“树
活一层皮,人活一张脸”,此二言基本为生活中争执与毁誉的深层次原因。
一、争执
好争辩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特点。生活中那些充满睿智而冷静的人,是不
会与人争执的。正如林肯所言:“你不应该耗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去和人家争
辩,更不应该蓄意争辩来打击人家的自尊心。要是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吃亏,
还是谦让一点为好,因为与其和一只狗抢路而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过
去的好,你如果被它咬伤了,就是你把它打死了,对你的伤口也是毫无补救
的”。不管为何事耗费争辩,其结局必是两败俱伤。
从前,有一条蛇,头和尾之间总是闹矛盾,主人们总是为了谁更重要,
谁更应该在先谁应该在后争论不休。
有一天,争吵又开始了,蛇头说:“我是最重要的。你瞧,我有耳朵能
听到声音,有口能吃东西,行走时也是我在前面为你开路,因此,我是最重
要的,我为大。”
蛇尾说:“哼!我让你走在前面,你才能走在前面,假如我绕着木
头缠三圈,不让你往前走,你又能怎样呢?若我三天不松开,你无法去寻找
食物,即使你有嘴,又能如何呢?恐怕你就离死不远了吧?你说咱俩到底谁
重要,谁应该为大呢?”
蛇头听到蛇尾一番辩白后,便无奈地说:“唉,你也别往木头上缠三圈
了,既然你这样说了,就你走在前面,我跟在你后面走。”
蛇尾一听,高兴无比,它抖了抖精神,就鼓足劲拖着蛇头向前爬去。谁
知前面不远处刚好有一火坑,尾巴没长眼,没爬几步便一下掉进了火坑。不
一会儿,这条蛇,无论头尾,全部化为灰烬。
从此,它们永远也不用争吵了。
争吵之下,没有永远的赢家。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重要性,
每件东西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如果一味强调自己的作用而忽视他人,最终将
两败俱伤。
与人交往时,如果你想赢得表面上的胜利,你就与其争执,如果想获得
好感,你就避开争论。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如果一味地抬
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所以与人交往时,
我们应学会自制。
也许你会说:“别人主动和我吵,如果我不反击就会被认为是害怕、是
怯懦。”其实,这样的心态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别人和你争吵,如果你不
反击,既表现了你的大度,又说明了你不与其一般见识,而且还能避免因为
争吵给情绪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当你一开口争吵时,你已是输家。
二、 毁誉
日本有一位武功高强的武士,在年纪很大以后,武士开始全身心地向年
轻人传授禅宗,虽然他年事已高,据说仍然所向无敌。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武士前来拜访,这位年轻气盛的武士从来没有打过
败仗,因久仰武士的声名,前来挑战,借此提高自己的名望。
老武士不顾弟子的反对,接下了挑战书。大家都来到市区的大广场上,
年轻的武士开始侮辱老武士,对他扔了几块砖头,往他脸上吐口水,用尽所
有脏话辱骂他的祖宗八代。年轻武士花了好几个小时,费尽了心机,想以此
激怒老武士。不过,老武士仍然不为所动。直到最后,年轻气盛的武士缩手
了,精疲力竭又倍感羞辱。
老武士的弟子们看到自己的师父受辱而不反击,非常失望就忍不住问:
“他那么过份,师父怎能忍受?尽管真正动起手来可能会吃败仗,至少也不
会让我们这些弟子看到你懦弱的一面啊。”
“假如有人带着礼物来见你,你不收下礼物的话,礼物应该归谁?”老
武士问众弟子。
“归送礼物的人。”弟子们回答。
“嫉妒、愤怒与侮辱也是同样的道理。”老武士说,“如果这些东西你
都拒收的话,它们还是归对方所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漠视更好的惩罚手段了,把那些人埋藏在他们
的愚昧的灰烬中,让其自己的唾沫淹没他们自己,化解各种风波和平息流
言蜚语的不二的法门就是置之不理,招他们只会给自己带来侮辱,对他们
反唇相讥只会使自己的名誉受损。
在生活中,假如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而接受不怀好意的挑战,这
并不值得,因为名誉毕竟是一个人的身外之物,虽然很重要,但是,人的
生命更重要。为了追求名誉而影响、损害健康,甚至送掉性命,这是舍本
逐末,是最愚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