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之道
---虚怀若谷,戒骄戒躁
谦虚的人将自己的野心藏起来,将自己的欲望隐化去,正如一个富足的
人手持大碗身着破衣向人乞讨一样。而这样的人恰恰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帮
助,轻易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豪--一旦它与骄狂、偏见及狭隘同行,一旦它与同情、谦逊及友谊分
手,就成了一种消极的品质。这种虚幻的自豪感是褊狭、傲慢和无知--对创
造性生活的无知,对朴实、谦恭和果敢的无知。人能通过积极思维和想象力
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妄自尊大意味着人只是在运用扭曲了的想象,这
种充满谬误的想象伤害他人,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伤害了自己。妄自尊大的悲
剧在于:它阻止人们达到完美和正直。试问,你能在妄自尊大的同时怀有真
正的自尊吗?不能!你能在妄自尊大的同时拥有对他人的理解吗?也不能!真正
的自豪感来自于对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由成功和谦恭结合而成的幸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朋友免不了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感情
冲动,话说过头,事做过火;由于方法不当,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等等。遇
到这种情况,要勇敢地向朋友道歉。衷心的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
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有些人认为,朋友之间用不着客套,即使有所冒犯也
无须道歉。其实错了。生活中因为一件小事、一句言语、一次口角、一个行
为就使老友翻脸、夫妻反目的事不是常有的吗?因为不肯道歉和认错,或者
找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只能加深矛盾,使朋友生气。道歉,并非耻辱
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道歉,可以避免一场纠纷的爆发。真正的道歉不仅
仅是承认一个错误,它还表明,你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有损你与他人之间
的关系,而且对补偿和重建这种关系有着相当的愿望。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
举的事情,承认错误是令人难堪的。但是,一旦你迫使自己勇敢地这样去做
克制自己的骄傲心理,它将会成为一种奇妙的医治创伤的清洁剂、愈合剂。
作为一个人,我们都需要学会道歉的艺术。让我们老老实实地回想一下,有
多少次由于你严厉刺耳的评判和尖刻的话语使你以失去朋友为代价而受到了
惩罚。然后,你计算一下,有几次你曾坦白、诚恳地表明了你的歉意。你是
否会感到吃惊呢?因为每当我们犯下一个哪怕是很小的过错,我们那奥妙的
理智都会感觉得到,某种有关伦理道德的心理平衡就会受到干扰,直到这个
过错得到承认并且表达了歉意为止。向人表示道歉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
成熟和诚实的表现。
不要掩饰你的毛病
请扪心自问,你是不是一个豁达大方的人?你可能认真思索才肯定地回
答一个"是"字。不过,无论你是好人、坏人、奸险小人、正人君子、西方
人、中国人……你的心中必然有一个没有人知道的秘密,而且也有一个自己
无法说服、也不希望别人去碰触的弱点,你会与知己良朋畅所欲言,话尽辛
酸--除了把那个秘密抖出来。你愿意忘掉自我,为朋友而赴汤蹈火,但是谁
也休想改变你,尤其是你那个被埋于深处的弱点。你会说:"我什么事情都
可以依你,就是那件事我要独自处理。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当然知道自己的
弊病在那里,只是现在仍不是改变它的时候。" 你那根生命中的刺是什么?
那可能是嫉妒、小气、贪婪、虚荣、搬弄是非、不负责任、狂妄自大、自卑
自怜、好大喜功等等。由于它的存在,你深深感受到人性的丑恶,无论你如
何隐藏这只可怕的怪兽,希望带给每一个人良好的印象,但你的努力终会付
诸东流。想尽办法掩饰自己的毛病,谁料欲盖弥彰,得到相反的效果。收拾
心情,面对现实,虽是说易行难,但世上本来就没有不流一滴汗水便能收获
的东西。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拿出足够的时间与勇气克服它,不断自我提
醒。同时也接受自己时而软弱惧怕的事实,对人处事更要谨慎端正,一切的
问题将再也无法困扰你。以下有些建议,或能助你克服这种心理上的障碍,
慢慢懂得从批评中吸取教训。
(1)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所以你不必介怀人家的批评。你的弱点
无损你的价值,无须一概以敌视的态度对待意见与你相左的人。
(2)如果别人对你的工作表现颇有微词,你知道人家是针对事情发出意
见,而不是故意与你作对。
(3)千万别把"我的工作不被接受",解释为"我不被接受"。
(4)听到人家对你的批评后,暂且不要马上反唇相讥。你应回去好好想
一想,看看对方是否真的是恶意中伤,抑或只是说出真相。
(5)假若你对于人家的批评半信半疑,不妨多跟几个朋友倾谈,客观听
取别人的意见,你会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
(6)如果你觉得人家误解了你,你不必与对方发生争执,只需把你的意
见说出来,保持心平气和,批评便再也不能影响你了。
做错了就认错
当你做错事时就勇敢地认错,不要因此做些无谓的辩解。"失败乃兵家
常事",这根本就不足为奇。而且,当你勇于承认时,你往往会得到更多实
质性的好处。虽然做错了事情要承认错误,但这其中也涉及这样的问题:认
错的艺术。有关专家给出这样的一些意见:
1.时机的选择
这是个重要因素。如果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你就应该立刻去道歉。
当然,当对方心情愉快、时间悠闲的时候效果是会好一点的。但比如说,你
今天犯错了,隔了几天才认错道歉的话,也未免太不应该了。因为,事情过
后你再去道歉,人们往往会怀疑你的真诚度。
2.认错道歉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认错本身就是真挚和诚恳的
表示,是值得尊敬的事情,大可不必为此一蹶不振。
3.态度要诚恳,要坦率。当你有某件事想要对方谅解时,态度是很重
要的。你应该坦率地向他说出这事情的缺点、错误,并表示改正,这才能证
明你希望获得谅解的决心。
4.敢于承担责任。既然是你已经做错了,就无需掩饰,勇敢地承担起
责任才是获得谅解的最好办法。推卸责任或避而不谈,只能适得其反。
除了上面的几个方面外,我认为,我们除了要在口头上有所表示,更
重要的是在行动上来弥补。对于犯错,当然是可免则免,这就要求在工作
时,我们都应该小心对待,不应粗心大意,但对于一些无法改变的错误,你
还可以这样对对方道歉:"真是对不起,我知道不论我如何抱歉,也无法求
得你的原谅,但是我希望有补救的机会,不论任何事我都愿意做。"相信当
你这样表示的话,对方多半都会原谅你的,当然,你必须是真诚的。
不要吝啬说"对不起"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些人往
往不愿道歉,怕丢面子,怕抬不起头;但是这样一来,又时常私下心情不安
甚至有点惶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良心不安,因为若有所失,因为内疚
于心。那么,何不说一声"对不起"呢?每个人都会有对不起人的时候。真正
的道歉不只是认错,它是承认你的言行破坏了彼此的关系;而且你对这关系
十分在乎,所以希望重归于好。承认自己不对,心理会很难受,脸上挂不
住,做起来更不容易。不过你一旦决心面对现实,不再倔强,便会发现,认
错对消除宿怨、恢复感情确有奇效。我们要学会道歉,认识到这是一门安抚
自心、避免创伤的生活艺术。该怎样进行道歉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式代替。吵架后,一
束鲜花能冰释前嫌;把一件小礼物放在餐桌旁或枕头底下,可以表明悔意,
以示爱念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千万不要低估"尽在不言
中"之妙。当然,这是就夫妻生活而言。
(2)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伟人也有道歉的时候。
邱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
这是以赞誉方式作出的道歉。
(3)除非道歉时真有悔意,否则不会释然于怀,道歉一定要出于至诚。
(4)道歉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你想把错误纠正,这是值得尊敬
的事。
(5)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以启齿,有时甚至追
悔莫及。
(6)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有致歉,你就该冷静应付,不
可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在胸,写封短笺,或由一位友人传话,向对方解释
你心里不痛快的原因,并向他说明你很想排除这一烦恼。你若能减低对方道
歉时的难堪,他往往就会表示歉意,说不定他心里也不好过的。
(7)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没有骨气的做
法,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同时,要分辨清楚"深感遗憾"与"必须道歉"的区
别。比如你是领导,某一下属不称职,势必予以革职。你会觉得遗憾,但不
用道歉。
拿得起,放得下
常人都乐意听好话、听表扬、听奉承话、听恭维的话、听鼓励的话、
听抬举的话。听到这些话,不论是当面听到还是背后听到,也不论这些话是
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善意的还是虚情假意的或恶意
的,都喜欢听。与此相反,常人总是讨厌听批评指责的话,讨厌听不满自己
的话,讨厌听指出自己失误的话。不论这些话是当面听到还是背后听到,也
不论这些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善意的还是有意中
伤的都讨厌,都不愿意听到。这除了可能是批评者缺乏批评艺术的原因外,
更主要的是批评和赞扬的本身会使人产生两种相反的心理反应。当一个人受
到批评时,往往会觉得丢脸、难堪、悲伤、恼火而生气,而在得到赞扬时,
会有振作、兴奋、自豪、惬意、快乐的感受。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
自尊,或担心缺点和错误被人看穿,影响自己的成功和发展,常常就会有意
无意地以种种方式来拒绝、逃避批评,很少有人会真正地把批评看做是针对
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人格。面对批评,人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多半不是自己的
过错,而是"大家跟我差不多,你为什么单和我过不去";"你不拿镜子照照
自己,有什么权利批评我";"我哪里得罪了你,你何必这样";"你无情,别
怪我无义"等一类的反应。一个人如果老是拒绝批评,那就无异于说自己以
"完人"自居。这显然害多益少。走出这一陷阱的办法,单靠笼统地告诫自己
下次要虚心接受批评是缺乏约束力的,而应该把问题具体化,并分以下几步
来解决。
1.要耐心倾听批评
当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时,你既不要急于反驳、辩解,或阻止,或拂袖
而去,也不要嬉皮笑脸,满不在乎,或漫不经心,假装糊涂。既不要轻易断
言批评者怀有恶意、敌意,居心不良,或故意挑剔,对人不对事而大动肝
火,也不要惊惶失措、再三道歉,或无地自容,低声下气,把自己看得一钱
不值。而应该保持自然大方的表情和姿势,认真而耐心地听完对方的批评,
在倾听批评的过程中,如果你感到自己快忍不住了,可立即这样提醒自
己:"我非完人,别逃避,别发火,别害怕,听完再说。"当然,刚开始这样
做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不习惯,甚至感到委屈、窝囊。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说来,批评者并不能从批评中获得什么好处。如果他提出的批评是诚
恳、善意的,则利于你改正缺点或错误;相反,如果他出于恶意、敌意、动
机不良,那他便暴露了自己,便于你早做准备并寻找对策。怕就怕别人对你
早有意见,心怀不满,表面上又对你一副笑容,明着赞扬,却在背后搞鬼,
或在关键时刻突然对你发难。
2.要学会接受批评
要是你无法容忍别人的批评,惯于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拒绝、逃避批
评,那么,将心比心,你就明白自己没有批评人家的权利。因此,首先要有
能够接受批评的胸怀。其次,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
3.要有接受批评的智慧
要是别人批评得有道理,但方式、方法不对,你可以把它改为自己可以
接受的方式、方法来理解;如果别人批评错了,你也宜先表示谢意,然后再
做必要的解释。至于对那些为了发泄个人的嫉妒、怨恨,纠缠早已结束的往
事,或怀有其他恶意的批评者,你当然既有权提出正告,也有权拒绝接受。
多听意见少犯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由于身在其中,往往不能将问题看清,
这就需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或学识浅薄,表明他心灵的空虚。现代娱乐生活
丰富多彩,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去娱乐场所放松放松,松弛一下紧张的
神经,这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精神上娱乐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心灵上
也需要时时吸收食粮,也就是说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心灵,也要到知识的
海洋中去浏览浏览,你会发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你会发
现知识的海洋中竟然也乐趣无穷! 求知,最令人忆起的是孔老夫子说的"三
人行,必有我师"。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谁
也不可能是"万事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那就需要
我们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告诫,努力做到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克服
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听得老人言,前程在眼前
每一个长者,都是一座人生的富矿。青春贫乏的东西,他们却十分富
有,如经验、阅历、知识等。除了这些感悟性、教育性的东西,诸如那些更
实在的东西,如权力、金钱、影响、人际关系等,他们一样富有。社会生活
和竞争的复杂,必然以在见识、能力、社会关系、长期经营等方面见长的年
长者优胜。和长者交朋友,向长者求教,便能够向他们学习这些人生知识,
获得他们的提携,以及得到其他社会生活方面的好处。他们能以过来人的身
份,现身说法,以他们达观人生的境界来化解你的偏执。人生有很多关键的
地方,你身在庐山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难以参透其中奥妙,长者点拨你
一下,你便会茅塞顿开,闯过那些激流险滩。但是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短
处,年轻人在向年长者学习经验、教训、知识等时,也应有所鉴别,不能盲
目。
听人劝,吃饱饭
每个人都可能办错事,说错话,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有许多人
因害怕丢面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别人的忠告,仍旧护短遮丑,羞
羞答答,吞吞吐吐,结果越陷越深。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有短敢揭短,人
们就不觉得你有短;有丑敢亮丑,人们就不觉得你有丑。敢于揭短亮丑,是
诚实可靠的表现,不但不会失去面子、失去威信和信任,反而会提高威信,
增加影响。在一生中没有犯过错误,没有过错误的观点或立场是不可能的,
就像一个人一辈子从来没有正确过一样,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人总是在不
断地从错误到正确再到错误,然后再正确,重复不断,回旋往复。只有这样
人才能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得到发展,从而逐步完善,成为一个比较完
美的人。在我国古代,不管是哪朝哪代,凡是贤明的君主身边必定会有几个
或几十个忠诚的大臣或谋士,专门为君王提供建议。不光是君主,就是一个
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非常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因此,要善于接受别人的
意见,特别是朋友的忠告更应该虚心听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
行。但是,这种善于接受意见绝不是无主见的接受,把别人的话当做救命的
稻草。对于别人的意见,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接受。还要注意的
就是不要偏听偏信。偏听偏信往往会使你由这个错误走向那个错误。固执己
见者由于过于"迷信"自己,一味地执迷不悟,有时就难免言行过激,有极端
化倾向。他们顽固的"自信",对其他人的话充耳不闻,但又生怕自己不被人
重视,得不到他人的承认。于是,在顽固的"自信力"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
沿着错误道路走下去,过激言行不但没有扭转错误方向,反而加快了失败的
到来。老百姓有句俗话:"听人劝,吃饱饭。"刚愎自用、钻"牛角尖儿",只
会使前面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走不通,它不是成功之路,而是失败之途。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虚怀若谷、戒骄戒躁已不是一般意义的谦
虚了,已成为中华民族和东方民族优秀人格的化身,它是一种心态,它是一
种品质,它是一种作风,它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