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习惯
一、确立目标
成功正是一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坦途。比
如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容易颓废,觉得任务太难了完不成,于是产生了
焦虑心理,只好选择暂时逃避,明天再做吧。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而一
旦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推迟自己要放弃
的心态,则每天能完成更多的任务。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千米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
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千米,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
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
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
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
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
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
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
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千米都有一
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
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
标并能够不断将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的话,那么他们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
标之间的距离,这样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
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我遇到过许多人,他们内心虽有一张清晰的目标地图,但是因为面前有
太长的路要走,有些无从着手,甚至望而生畏。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
中丧失信心,我们需要将目标分解,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
励自己,将长距离划分为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
1968年某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
堂。他向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菲利普表达了自己的构思:"我要的不是一座普
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间的伊甸园。"
菲利普问舒乐预算多少,舒乐博士坚定地对他说:"事实上,现在我一
毛钱都没有,所以对我来说,10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并没有区别。重要的
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来。"
教堂最终敲定需要的预算是700万美元。这个数字不但超出了舒乐博士
的承受能力,甚至也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其他人也都对舒乐博士说"这似
乎不可能"。
但舒乐博士却想出了一个化整为零的方法。他在一张纸上写着"700万
美元",然后在这个目标下面写道:
1.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
9.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出教堂1万扇窗户的署名权,每扇700美元。
在这神奇的化整为零的方法作用下,舒乐博士历时一年多筹集到了足够
的款项。据说,水晶大教堂最后耗资2000万美元,但是在舒乐博士将这宏伟
的目标化整为零之后,奇迹般地募集了足够的资金,让这个大教堂成为了加
州胜景。
这张目标地图原本令人望而生畏,似乎这是一个无论如何忙碌都无法企
及的目标,但是化整为零之后,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即使我
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但是因为可以看到为了每个小目标而忙碌
的回报,就使得自己能够不断应对压力和挑战。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
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
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
不要畏惧过于遥远的目标,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个又一个眼
前可以企及的小目标就是追求理想的第一步。不要抱怨每天忙碌于如此多的
琐事,成功从来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让每天的忙碌都发挥功
效,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二、养成好的习惯
我们很难靠说服去改变一个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固守着一扇只能从内
开启的改变之门,这个门只能由自己去打开。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可能形成习惯。有的人怕干活,时间一长,就会
变成习惯性的懒惰;有的人遇上稍不顺心的事就会烦恼,时间一长,就会变
成习惯性的烦恼;有的人遇上一点小事爱忧虑,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
的忧虑……通常人们只是把人的外在表现,比如走路的姿势、个人卫生、吸
烟、喝酒等称为习惯,其实人拥有很多习惯。好习惯有诚实、勤奋、热情、
节俭、快乐、自信等等;坏习惯有虚伪、说谎、自卑、懒惰、忧郁、骄傲、
胆怯等等。说白了,这些行为也只不过是人们给习惯起的别名而已。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一个人一旦有了好习惯,那它带给你的收益将
是巨大的,而且是超出想象的。"是他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富兰克林青年
时期,发誓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他给自己制定了克服13个坏习惯的
计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为了改正自己正在形成的夸夸其
谈的坏习惯,他给自己选择了"沉默",要求自己做到于人于己有利之言才谈
避免了自以为是的空谈。他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在计划的"程
序"一条里,规定自己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阅读使生活有条不紊。后
来有朋友说他常常表现出骄傲情绪,他又把养成"谦虚"的好习惯列入计划。
他每周选出一种缺点进行矫正,每晚必须作自我反省,每天记录自己努力的
结果。有时坏习惯没有彻底改变,尚未达到自己理想标准时,就再延长矫正
一周,直到好习惯代替了坏习惯为止。一个人只要改变了身上的坏习惯,就
能换来带给自己走向成功的好习惯。富兰克林能成为引导美国走上独立之路
的爱国者,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能成为最受美国人尊敬的人,这与他改变
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分不开。
人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良好的习惯常常是
获得成功的捷径,即便是很小很小的好习惯,也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个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应聘。面试时,外边等了许多人,看起来个个
踌躇满志,应试者一个个被叫到经理办公室,一个个又表情严肃地走出来。
当叫到他时,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慌忙推门而进,而是先敲门问:"我可以进
来吗?"经理说了声"可以",他才进去。进门后,他又轻轻地关上了门。几
天后,他被意外地聘用了。两年后,他工作出色,升为业务主管,与经理接
触的机会多了,才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当初有人学历比我高,为啥要
聘用我?"经理说:"说实话,你哪一条都不比别人强,我就看中你进门时很
有礼貌,懂礼貌说明你有教养,有教养的人,先不说能在公司有大的作为,
起码不会给公司制造乱子。"可见好习惯处处受人欢迎,使自己受益无穷。
大家过去普遍认为,人最难改变的是习惯,有些权威人士也认为改变习
惯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很大的改变。这些观
点和认识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对有些人来说,改变习惯的确是很难很
难的事,因为他们太过于原谅自己,太过于迁就自己,太过于开脱自己,太
过于娇纵自己。要说改变不难,也真不难。只要你改变一下你的想法,改变
一下你的态度,你就可以很快改变你的习惯,因为你的想法和态度是可以改
变的。一个人有了改变自己的想法时,也就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只要改变了
自己的态度,坏习惯就容易改变了。尽管原先的习惯是经过成千上万小时形
成和巩固的,现在你就用不着再花成千上万个小时去改变。一件事如果能坚
持做21天,就会形成习惯。无论是戒烟、戒酒,还是减肥,参加运动,一开
始总觉得枯燥无趣,不习惯,但只要坚持21天,感觉就大不一样,如果第22
天突然中断,你又会觉得不舒服,不对劲,缺了点什么。原因很简单,一件
事你经常反复练习,做起来就容易多了;一件事变得容易做的时候,人就喜
欢去做;一旦喜欢去做,就必然会变成一种习惯。
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生,这里面隐藏着人类本能的奥秘。因为习惯的
养成不只是动作的重复,也是脑神经指令的积累。一件事你做的次数越多,
脑神经所受的刺激和记忆就越深,人的反应也会越来越熟练,到一定时候习
惯就会自然形成。
人们过去只知道"知难而进"是成功者的一种良好素质,却很少有人知
道"不知难而更好进"也是一种成功的好习惯。
我们看举重比赛时发现,赛手们都是先从自己举得动的重量开始,然后
慢慢地增加重量。有经验的拳击经纪人都为他的拳击赛手先安排容易对付的
选手,然后逐渐地让他们和较强的对手交锋。这是为什么?为的是把成功的
模式,成功的感觉先注入赛手的大脑中,赛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不知难
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信念和习惯。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德,以"成功的习惯"为题,作过一次演讲,他说:"
很多小学生在学校功课不好,成绩失败,是由于没有给他们足够数量可能成
功的功课,以至于他们没有机会去养成'成功的习惯'。"他鼓励老师们在教
低年级时,为学生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事。艾略德博士说:"小小的成功,
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引起成功的兴趣,这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会有
无价的帮助。"我们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或感受,就是从小培养一种习
惯比将来改变一种习惯更容易得多。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狼来了、孔融让
梨……"过了好多年,还深深地记在心里,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良好习惯。这
就像刻在小树上的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变越大。
哲人说:"种下行动便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
便会收获命运。"习惯的力量往往是强大无形的,一个好的习惯一旦定型,
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很难想象的。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成功的人生和成功的
事业就是好习惯延续的必然结果;而失败的人生和失败的事业,则是坏习惯
导致的恶果。巴尔扎克说得好:"要断送一个人,只消叫他染上一种嗜好。"
仔细琢磨,这话实在深刻。只要你是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就应该经常问问自
己:"我的习惯使我得到了什么?既然这种坏习惯对我不利,为什么还要继
续下去?"如果你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决心时,就马上行动起来,既不要找
借口,也不要等待别人来动员督促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固守着一扇只能从
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这个门只能由我们自己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