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很多无用、无效的信息,充斥着我们
的头脑、耳目。我们静心想一想,这些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吗,很多时候,我
们虽然学习了,但未必有效率,学到的东西也未必都对我们有价值,我们该
问问自己,我们要学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学习?学到的东西又怎样才能跟我
们的生命融合起来呢?
我们经常说到一个词,就是说某人有"局限",比如说他工作方法有"局
限",思维方式有"局限"。何谓"局限"?局限局限,是因为格局太小,所以
为其所限。
如果你想达到一个开阔的生命境界,那你首先要问问自己,我的生命格
局到底有多大?
学过下围棋的人就有一种感觉,一开始是老师一个棋子粘在那里,你一
个棋子贴上去,最后你只能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拣零头。好老师会教学生,
先不要去学这样的一目一目的计算方式,而是要在整个的棋盘上学会布局。
局布大了,一块失掉,别的地方还可以做活。进一步讲,假如一个人的学问
很多,可是学了东西以后,对他的生命却没有什么意义,他仍没有长进,那
么这东西能成为学问吗?
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而且愿意好好去学,甚至乐意向比自己
差的人去请教问题。这是一种难得的态度。
在这句话里牵扯到一个概念,就是"不耻下问"。其实,什么是"下"呢?
我们不去说知识、地位、阶层,简单的"高"与"下"就是年龄,比如说大人就
一定有资格、有权力训诫小孩子吗?孩子的视点难道不能够给我们提供另一
个坐标吗?在今天,我们可以换一个逻辑起点,未必要叫"高下",不过是换
一个思维的角度,换一种思考的方式。
1975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过一次盛大的聚会,有很
多媒体来采访。其中一个问到这些获奖者的问题是:你们这些杰出的人物,
到底是在哪一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结果大家认
为最有价值的答案是什么呢?是幼儿园。
有一个科学家说,我是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要善于跟他
人分享,要遵守制度和规则,饭前要洗手,对人要谦逊礼让,如果自己不小
心做了错事要学会道歉。这些道理都是我在幼儿园学到的。假如让我们回到
幼儿园,有很多道理就会很简单,因为那不过是一种朴素的思维方式。 孩
子的思想,有时候是直接而简单的,但是它可能最贴近真理。
有一个测试很有意思。一个热气球上面有三个人,它在上升过程中出
了故障,必须舍弃一个人才能够确保另外两个人的生命安全。但是,这三个
人都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家:第一个人是环保学家,他能够保障这个世界的生
态平衡。第二个人是核专家,他能够去抑止战争。第三个人是农学家,他可
保障我们的粮食供给。那么这样三个人,你会舍弃谁呢?按成人的逻辑,
一直都在比较环保、和平和粮食哪个更重要。这时候一个孩子喊了一句:"把
最胖的那个扔下去!"这个答案是最简单的,但它是最合理的。孩子有时候也
会教给我们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式。
什么是不耻下问?有时候,孩子可以是成人的老师。不耻下问不见得一
定是说我们向比自己学历浅、地位低的那些人去请教。很多时候,像孩子看
世界一样,转换一种思维的方式,也许就会让我们学到更多。
在今天这个时代,要学以致用,不仅是要考察你的智商,还考察你的情
商,看你怎么样能够去变通。
有一个招聘故事说得很有意思。一个总经理要招聘助理,同时有三个应
聘的人:一个有非常高的学历,是博士,另一个人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还有一个人,显然不如前两者,学历不够高,工作经验也不够多,是刚毕业
不久的一个普通大学生。总经理在自己的办公室,对秘书说,叫他们都进来
吧。秘书说,你让他们坐哪儿?你的办公桌前面都空着,没一张椅子。总经
理说,就这样吧。
博士第一个进来了,总经理笑着跟他说:"请坐。"那博士特别尴尬,四
处看看没椅子,说,我就站着吧。总经理还说,请坐。博士说,我没有地方
坐啊。总经理看看他,笑了笑,问了他几个问题,就让他走了。
第二个人进来了,总经理又跟他说"请坐",他就一脸的谄媚,很谦卑地
说,不用,我都站惯了,咱们就这么聊吧。总经理跟他聊了几句后,让他走
了。
学生第三个进来了,总经理说"请坐",他四下看看说,您能允许我上外
面去搬一把椅子吗?总经理说,可以啊。这个学生出去搬了把椅子进来,坐
下后就跟总经理聊起来。最后,这个学生被留了下来。
这个故事是什么寓意呢?第一个人可能知识很多,但是他不能变通。第
二个人经验很多,但是他又受经验的局限。第三个人介乎知识和经验之间,
他知道在当下怎么样做是最合适的。这里我们要说到,在学以致用的时候,
没有哪一个用法就一定是对的,这里面要有变通。
当下一件什么事情,不太容易做,怎么办?我们经常说到"权宜之计",
就是变通一下,换个方法做,或者换个思路做。一个人坚持容易,变通难。
但是一定要先有坚持,如果没有坚持,直接就变通,那是随风倒,没有原
则。坚持原则之后还能通权达变,这个层次就很难。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怎么样才能够学到这样一个境界呢?
有一个故事说,兄弟俩带着一船烧得极其精美的陶瓷罐子,去一个大
城市的高档市场上卖。一路颠簸辛苦,就在船快要靠岸的时候,遇上了大风
暴。一场惊涛骇浪之后,两个人精疲力尽,命是保住了。船靠岸一看,几百
只瓷罐一个完整的都没有了,全都碎了。
哥哥坐在船头嚎啕大哭,说,这些罐子每一个都是精心烧制出来的,罐
子上面的纹路、图案都漂亮极了,我们所有的心血都白费了。到一个大城市
破罐子可怎么卖?我们就是修修补补、粘粘贴贴,也卖不出去了啊。
在他大哭的时候,弟弟上岸了。弟弟到最近的集市上转了一圈,发现这
个大城市人们的审美艺术趣味都很高,不管是咖啡馆、商场,还是家庭,都
特别重视装修。他拎着把斧子回来了,叮叮当当把破罐子砸得更碎。哥哥非
常恼火,问,你干什么呢?弟弟笑着说,我们改卖马赛克了。
兄弟俩把所有的碎片卖到装修材料点。因为罐子本身设计特别精美,所
以打成碎片以后特别有艺术感。大家一看碎片非常不规则,又这么漂亮,都
很喜欢。结果这些碎片作为装修材料卖了一大笔钱。兄弟俩高高兴兴回家。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权变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当完整的陶罐不
复存在的时候,就让破碎碎到极致,换个方式去卖。这不是换一种思维方式
吗?
有时候,思路的转换实在是一种智慧。这是在学问做到极致以后才能获
得的智慧,这就是一种权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或错,对
于一件事,一定要看时机,一定要看主体,一定要有前提。
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正确吗?真正的学习,学到的知识一定是带着环境
来的。有时候在一个环境里面,你该这样做,但在另一个环境里,你该那样
做。
所以,很多事情其实就是需要通过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来解决;换一个
角度看,结果也许就会大不一样。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启发。
当你转换不同角度的时候,学习的境界就通达了,观察世界的维度就广
阔了。今天的社会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了,但是,我们学没学到真东西
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让我们回到刚开始的那个命题,一个人的生命格局究竟有多大?有一个
弟子问师傅,你看我们每个人,身高也差不太多,活的年头长短也差不出多
少,为什么有些人心大,有些人心小?心大到能多大,小到能多小?师傅跟
他说,你现在闭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座城池。
弟子就闭上眼睛,在那儿冥思苦想,想了一座巨大的城池,有万仞宫
墙,有深深的护城河,有花草树木,有楼台亭阁,整个城池里面,各类东西
纤毫毕现,一切都安顿好了。他张开眼睛说,我造了一座巨大的城池。师傅
又说,你现在闭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根毫毛。他又闭上眼睛,想啊想啊,
想了一根细细的小毫毛。他睁开眼睛说,我造好了。
这个时候,他的师傅问他,你刚才跟我说造了那么大一座城池,有那么
多东西,这座城池是用你自己的心造的吗?弟子说,是啊。师傅又接着问,
你刚才跟我说又造了那么细的一根毫毛,在造这根毫毛的时候,你用的是全
部的心吗?弟子恍然大悟,他说,是啊,我造一根毫毛也想不了别的事了。
这就是人心。我们都是要在自己的生命里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格局。有些人终
其一生,造的城池很大,那里面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无边无际,你可以有
这样的计划,有那样的梦想,你可以去安置自己的人生,经营一生的事业,
调适自己跟朋友、社会的所有关系。
也有的人,心思就绊在一根毫毛上,可能是一级工资,一个职称,夫妻
间的一次口角,朋友间的一场误会-这都是一根毫毛,你可能就被绊住过不
去,因为那也是你全部的心所用力的地方。
在今天,如果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用自己的心去完成一种激活,开始真
正融会贯通的学习,都站在通权达变的大智慧上,那我相信,古往今来所有
的知识都会活在我们的经验体系里,所有圣贤的智慧都可以成为照亮我们自
己生命道路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