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史遗传和环境因素联合作用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
减低,从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以及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上以
糖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理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二、分类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95%的患者属于此种类型
3、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
三、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 多尿
多饮
多食
消瘦
乏力
四、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有各种急性感染、低血糖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
毒、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
2、慢性并发症
下肢疼痛、感觉异常、皮肤搔痒、间歇跛行、重者肢体坏疽。导致
多种眼病,甚至失明。肾小球病变,导致尿毒症。
脑血管病变,导致脑血栓、脑梗塞。诱发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
休克、猝死。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五、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有家庭史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无家庭史者。
2、肥胖
体质指数(BMI)= 体重(Kg)
[身长(M)]²
超重:BMI为24—26
肥胖:BMI大于26
3、饮食习惯
高能饮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生活因素。
4、缺乏体育活动
缺乏体力活动容易导致胰岛素水平异常和糖耐量异常。
5、病毒感染
许多糖尿病发生在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
6、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减低
胰岛素低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期正常
水平的一种现象。
糖耐量减低:是指患者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的血糖值与糖尿病血糖值
之间的一种状态。
7、妊娠
妊娠次数过多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8、社会经济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承受的社会压力增大,易出现情绪紧张、波
动,加上突发的创伤和意外,皆可诱发糖尿病。
9、高血压及其它易患因素
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
六、预防控制糖尿病
1、控制饮食
l 合理节制饮食,摄取必需的最低能量。
l 避免偏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l 多吃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以及补充足够的水分。
l 少吃盐、减少胆固醇和限制脂肪酸的摄入。
l 餐次安排要合理
2、戒烟限酒
3、控制体重,注意减肥
4、运动治疗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爱好和客观条件,自选运动方式。例如步行、
做广播操、打太极拳、游泳、打球等。
l 坚持锻炼,能降低血脂、血糖,并可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l 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
l 增强体质。
l 促进减肥。
5、自我监测血糖、血压和体重
6、药物治疗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8、定期到医院检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