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访问的是: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文化
成功只是改变习惯而已(心语集)

成功只是改变习惯而已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可能形成习惯。有的人怕干活,时间一长,就会

变成习惯性的懒惰;有的人遇上稍不顺心的事就会烦恼,时间一长,就会变

成习惯性的烦恼;有的人遇上一点小事爱忧虑,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

的忧虑……通常人们只是把人的外在表现,比如走路的姿势、个人卫生、吸

烟、喝酒等称为习惯,其实人拥有很多习惯。好的习惯有诚实、勤奋、热情

节俭、快乐、自信等等;坏的习惯有虚伪、说谎、自卑、懒惰、忧郁、骄傲

胆怯等等。说白了,这些行为也只不过是人们给习惯起的别名而已。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一个人一旦有了好习惯,那它带给你的收益将

是巨大的,而且是超出想象的。"这是他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富兰克林青

年时期,发誓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他给自己制定了克服13个坏习惯

的计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为了改正自己正在形成的夸夸

其谈的坏习惯,他给自己选择了"沉默",要求自己做到于人于己有利之言才

谈,避免了自以为是的空谈。他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在计划

""一条里,规定自己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阅读,使生活有条不

紊。后来有朋友说他常常表现出骄傲情绪,他又把养成"谦虚"的好习惯列入

计划。他每周选出一种缺点进行矫正,每晚必须作自我反省,每天记录自己

努力的结果。有时坏习惯没有彻底改变,尚未达到自己理想标准时,就再延

长矫正一周,直到好习惯代替了坏习惯为止。一个人只要改变了身上的坏习

惯,就能换来带给自己走向成功的好习惯。富兰克林能成为引导美国走上独

立之路的爱国者,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能成为最受美国人尊敬的人,这与

他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分不开。

    人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良好的习惯常常是

获得成功的捷径,即便是很小很小的好习惯,也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个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应聘。面试时,外边等了许多人,看起来个个

踌躇满志,应试者一个个被叫到经理办公室,一个个又表情严肃地走出来。

当叫到他时,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慌忙推门而进,而是先敲门问:"我可以进

来吗?"经理说了声"可以",他才进去。进门后,他又轻轻地关上了门。几

天后,他被意外地聘用了。两年后,他工作出色,升为业务主管,与经理接

触的机会多了,才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当初有人学历比我高,为啥要

聘用我?"经理说:"说实话,你哪一条都不比别人强,我就看中你进门时很

有礼貌,懂礼貌说明你有教养,有教养的人,先不说能在公司有多大的作为

起码不会给公司制造乱子。"可见好习惯处处受人欢迎能使自己受益无穷。

    大家过去普遍认为,人最难改变的是习惯,有些权威人士也认为改变习

惯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很大的改变。这些观

点和认识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对有些人来说,改变习惯的确是很难很

难的事,因为他们太过于原谅自己,太过于迁就自己,太过于开脱自己,太

过于娇纵自己。要说改变不难,也真不难。只要你改变一下你的想法,改变

一下你的态度,你就可以很快改变你的习惯,因为你的想法和态度是可以改

变的。对此,我有切身体验。一次我骑自行车上街,被三轮车撞倒,路边的

人都责怪那个骑三轮车的人违反了交通规则。我爬起来正要发火时,我的想

法提醒我:"千万不要发火!"接着我便用提早准备好的"灭火器":一边默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边让自己的舌头在嘴里转了几圈。这

个过程前后不到30秒钟,一肚子火气就全消失了。一个人有了改变自己的想

法时,也就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只要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坏习惯就容易改变

了。尽管原先的习惯是经过成千上万小时形成和巩固的,现在你就用不着再

花成千上万个小时去改变。一件事如果能坚持做21天,就会形成习惯。

    小朋友跳皮筋时唱道:"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十一这

个神奇的数字,不是我瞎编的,有好几位世界著名的成功大师都认为:"

新的习惯,如果能坚持21天,你再做这件事时,就会觉得容易多了。"无论

戒烟、戒酒,还是减肥,参加运动,一开始总觉得枯燥无趣,不习惯,但只

要坚持21天,感觉就大不一样,如果第22天突然中断,你又会觉得不舒服,

不对劲,缺了点什么。原因很简单,一件事你经常反复练习,做起来就容易

多了;一件事变得容易做的时候,人就喜欢去做;一旦喜欢去做,就必然会

变成一种习惯。

    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生,这里面隐藏着人类本能的奥秘。因为习惯的

养成不只是动作的重复,也是脑神经指令的积累。一件事你做的次数越多,

脑神经所受的刺激和记忆就越深,人的反应也会越来越熟练,到一定时候习

惯就会自然形成。

    人们过去只知道"知难而进"是成功者的一种良好素质,却很少有人知

"不知难而更好进"也是一种成功的好习惯。

    我们看举重比赛时发现,赛手们都是先从自己举得动的重量开始,然后

慢慢地增加重量。有经验的拳击经纪人都为他的拳击赛手先安排容易对付的

选手,然后逐渐地让他们和较强的对手交锋。这是为什么?为的是把成功的

模式,成功的感觉先注入赛手的大脑中,赛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不知难

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信念和习惯。

    某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每天给他的一个学生出三道数学题,作为课外作

业,让他回家后去做。这个学生每天都能认真完成。有一天,这个学生回家

后,发现老师今天给他出了四道题,而且最后一道似乎有些难度。他想,以

前每天的三道题,都顺利地完成了,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老师早该给我增

加点分量了。于是,他满怀自信地投入到解题的思考中,天亮时分,他终于

把最后一道难题也解答出来了。但他还是感到有些内疚,认为辜负了老师的

多日栽培,一道题竟然做了好几个小时。谁知,当他把这四道已解的题一并

交给老师时,老师看完后惊呆了。原来最后那道题竟是一道在数学界流传百

年而无人能解的难题。老师把它抄在纸上,也只是出于好奇。结果,不经意

把它与另外三道题混在一起了。这位高三的学生却在不明实情的前提下,把

它攻克了。

    这位学生能解答出数学界无人解出的难题,似乎有些荒诞,但仔细想,

却在情理之中。因为这个学生过去每天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

而养成了良好的成功意识和成功习惯,同时又因为不知道这是一道百年未解

的难题,所以遇上时,就"不知难""更好进"了。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德,以"成功的习惯"为题,作过一次演讲,他说:"

很多小学生在学校功课不好,成绩失败,是由于没有给他们足够数量可能成

功的功课,以至于他们没有机会去养成'成功的习惯'"他鼓励老师们在教

低年级时,为学生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事。艾略德博士说:"小小的成功,

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引起成功的兴趣,这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会

有无价的帮助。"我们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或感受,那就是从小培养一

种习惯比将来改变一种习惯更容易得多。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狼来了、孔融

让梨……"过了好多年,还深深地记在心里,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良好习惯。

这就像刻在小树上的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变越大。

    哲人说:"种下行动便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

便会收获命运。"习惯的力量往往是强大而无形的,一个好的习惯一旦定型

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很难想象的。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成功的人生和成功的

事业就是好习惯延续的必然结果;而失败的人生和失败的事业,则是坏习惯

导致的恶果。巴尔扎克说得好:"要断送一个人,只消叫他染上一种嗜好。"

仔细琢磨,这话实在深刻。只要你是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就应该经常问问自

己:"我的习惯使我得到了什么?既然这种坏习惯对我不利,为什么还要继

续下去?"如果你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决心时,就马上行动起来,既不要找

借口,也不要等待别人来动员督促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固守着一扇只能从

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这个门只能由我们自己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