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11问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
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
峰主要为5—7月。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
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
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
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
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2、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哪些人?
手足口病患者、隐形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都可传染该病。流行
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3、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
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
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
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4、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
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5、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
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
每年都有人患病。
6、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
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
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多数可以痊愈。
7、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
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
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
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8、患儿在家中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患儿被诊断为手足口病遵照医嘱留家治疗时,家长要密切注意
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贪睡等异常行为,一旦有上述异常症状时要及
时向医生求诊。
9、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
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
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10、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
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
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
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
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
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
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
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11、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
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
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
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
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手足口病重在防疫
专家指出,手足口病传染性很强,可通过唾液、疱疹液、毛巾、
水杯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广大民众需做好卫生消毒等防疫工作。
专家重点介绍两种防疫措施:
第一,讲卫生,晒太阳,多通风。环境卫生差及个人不良卫生习
惯容易诱发手足口病,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洗澡,
不喝生水,不食生食等;手足口病毒害怕高温和紫外线,如果每天能进
行30分钟日光浴(也就是晒太阳),也能有效杀灭病毒。
第二,服用益生剂类药物(如整肠生等)等可有效防疫手足口病。
整肠生等益生剂可促进原藉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双歧杆菌是人肠道
内重要的微生物种群之一,它直接参与身体的消化营养、代谢、吸收、
免疫和抗感染过程。整肠生等益生剂可有效抑制EV71病毒的活性,增
强身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可以使用整肠生等益生剂进行防治。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静介绍,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
数患者症状轻微,多数患儿甚至可以自动痊愈。因此民众不必恐慌。
但为了宝宝的健康,必须把防疫工作做好。